在 Linux 系统下,数据备份的工具很多,除了前面介绍了 tar、cpio、dd 命令之外,本节再介绍一个用来备份数据的命令,就是 rsync。
dd 命令主要用来进行数据备份,并且可以在备份的过程中进行格式转换。其实 dd 命令可以把源数据复制成目标数据,而且不管源数据是文件、分区、磁盘还是光盘,都可以进行数据备份。
restore 命令是 dump 命令的配套命令,dump 命令是用来备份分区和数据的,而 restore 命令是用来恢复数据的。
在系统学习 dump 命令之前,由于 CentOS 6.x 系统默认是没有安装此命令的,因此需要我们手动安装 dump 命令,安装命令如下
作为 Linux 系统管理员,最经常使用的备份工具就是 tar 命令。此命令其实是一个文件打包命令,经常在备份文件的场合中使用。 下面通过 tar 命令做的一个 Web 服务器的备份脚本,详细了解 tar 命令作为备份工具时的具体用法。
常用的备份策略有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而增量备份有可细分为累计增量备份和差异增量备份。下面来分别讲述不同备份策略以及之间的区别。
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使用 w 或 who 命令查看当前登陆系统的用户信息,但如果原先登录的用户现在已经退出登录,那么是否还能查看呢?当然可以,这就需要使用 last 和 lastlog 命令。
Linux 中,使用 w 或 who 命令都可以查看服务器上目前已登录的用户信息,两者的区别在于,w 命令除了能知道目前已登陆的用户信息,还可以知道每个用户执行任务的情况。
free 命令用来显示系统内存状态,包括系统物理内存、虚拟内存(swap 交换分区)、共享内存和系统缓存的使用情况,其输出和 top 命令的内存部分非常相似。
无论是系统启动过程中,还是系统运行过程中,只要是内核产生的信息,都会被存储在系统缓冲区中,如果开机时来不及查看相关信息,可以使用 dmesg 命令将信息调出,此命令常用于查看系统的硬件信息。